课程内容#
三类优化方法#
① 状态转移过程的优化
- 不改变状态定义,使用一些特殊的数据结构或者算法专门优化转移过程
- 举例:扔鸡蛋 V2
② 程序实现的优化
- 状态定义没变、转移过程也没有变
- 例如:0/1 背包问题,钱币问题 [滚动数组]
③ 状态定义的优化
- 大量训练才能培养出来的能力,从源头进行优化
- 举例:扔鸡蛋 V3
【⭐】 状态定义 -> 源头,转移过程 -> 过程,程序实现 -> 结果
随堂练习#
——— 动态规划 ——#
HZOJ-46:切割回文#
样例输入
sehuhzzexe
样例输出
4
- 思路
- 字符串长度 50 万,注意超时
- 普通版
- 状态定义 [类似最长上升子序列]
- $dp [i]$:取字符串的前 $i$ 位,最少分成多少段回文字符串
- 段数更好理解,等价于最少切的刀数 + 1
- 状态转移
- $dp[i]=min{dp[j]} + 1\ |\ j<i,\ s[j+1,\ i]\ is\ palindrome$
- 状态集合:$dp [j]$,$j + 1 \to i$ 位置的字符串是回文字符串
- 决策:$min$
- 时间复杂度:$O (n^2)$,可以对转移阶段进行优化
- 状态定义 [类似最长上升子序列]
- 优化版 —— 转移过程
- 现象:实际上回文字符串会非常少
- 优化:提前存储每个回文串的位置
- 即提前处理得到 $mark$二维数组
- $mark [i]$ 存储的是所有以 $i$ 位置结尾的回文串们的起始坐标[可能不止一个]
- 因此,在转移过程中,利用处理好的 $mark$ 数组,可以避免掉大量的重复循环遍历判断回文串的过程
- 即提前处理得到 $mark$二维数组
- 状态转移方程 👉$dp [i]=min {dp [mark [i][j]-1]} + 1\ |\ j<i$
- 状态集合大小:$sizeof (mark [i])$,即该子串中的回文串数量
- 时间复杂度:$O (n \times m)$,$m$ 代表字符串中回文串的数量
- 代码
- 普通版
- 字符串和 dp 数组错开了一位
- for 循环的 $i$、$j$ 对应 dp 数组的索引,判断回文串的 $i$、$j$ 要对应到字符串上,所以各 - 1
- 初始化 $dp [i]$,当前字符一定是一个回文 [不管段数,只管可以转移]
- 其实就是 $j = i -1$ 的情况
- 时间复杂度:$O (n^2)$
- 不能单纯看两个循环加判断回文,似乎是 $O (n^3)$,要从均摊时间复杂度的角度考虑
- 优化版
- 【注意】
- $mark$ 数组是二维的,第一维用 vector 结构可以不用确定第二维长度 [根据子串的回文串数量变化],也方便添加起始坐标
- 各数组的索引起始点,只有字符串从 0 开始
- 回文串的扩展思路,由中心向两边,需要考虑奇数和偶数个字符
- 普通版
背包类问题:一类【在有限资源下获得最多回报 / 最少成本获得最多回报】的问题
HZOJ-47:0/1 背包#
样例输入
15 4
4 10
3 7
12 12
9 8
样例输出
19
- 思路
- 物品数量有限,只有 选 / 不选 两种状态
- 状态定义
- $dp [i][j]$:前 i 件物品,背包最大承重为 j 的情况下,能够获取的最大价值
- 状态转移
- $dp [i][j] = max\left {\begin {aligned}&dp [i - 1][j]& 没选第 i 件 \&dp [i - 1][j - v [i]] + w [i]& 选了第 i 件 \end {aligned}\right.$
- 状态集合:没选第 i 件,选了第 i 件,共 2 种状态
- 决策:$max$
- 注意题目中:v 代表重量、w 代表价值
- 时间复杂度:$O (n\times V)$
- 代码
- V1:状态如何定义,程序就如何实现
- 注意遍历起点,不要漏状态
- 该种方式不优美
- V2:滚动数组 👉 空间优化
- i 维度每次只使用当前行与前一行的值,所以只需要 2 维即可
- 在 i 维度统一模 2即可
- ⭐V3:将程序中的 dp 数组变成 1 维,v、w 数组变成 0 维,修改更新顺序
- 理解上述代码,需回答 3 个问题:
- ① 为什么 dp 数组只需要一维
- ② 为什么不需要 v、w 数组
- ③ 为什么 $j$ 逆序
- 解答:
- ① 思维还在,状态定义还是二维,只是代码实现上的优化
- ② $i$ 代表的是物品件数,从之前的代码可以看出,v、w 只需关注第 $i$ 件物品,所以可以读入一件物品,处理一件物品
- ③ 首先理解第①个问题,状态转移代码要保证等式右边的 $dp [j]、dp [j-v]$ 在【物品件数】维度的索引为 $i - 1$;如果正序,$dp [j-v]$ 对应的索引已经变为 i 了,而 $dp [i-1][j-v]$ 已经丢失
- ❗ 这里 j 的遍历范围从之前的 $1\to V$ 变成了 $V\to v$
- 这是因为没遍历到的 $v\to 1$ 部分,其值不需要改变,保持即可 [dp 是一维的]
- 而之前的代码也只是将 $i-1$ 维的值复制过来 [dp 是二维的,否则为初始的 0]
- V1:状态如何定义,程序就如何实现
HZOJ-48:完全背包#
样例输入
5 20
2 3
3 4
10 9
5 2
11 11
样例输出
30
- 思路
- 状态定义 [类同 0/1 背包]
- $dp [i][j]$:前 i 种物品,背包最大承重为 j 的情况下,能够获取的最大价值
- 状态转移
- $dp [i][j] = max\left {\begin {aligned}&dp [i - 1][j]& 没选第 i 种 \&dp [i][j - v [i]] + w [i]& 选了若干个第 i 种 \end {aligned}\right.$
- ❗ 注意第二种转移状态,不管选了多少个第 i 种物品,物品种数还是前 i 种,因为每种物品有无数件可用,这是和上题最大的区别,有点像上面的钱币问题
- 这里腾出一个第 i 种物品的空间即可
- 时间复杂度:$O (N \times V)$
- 状态定义 [类同 0/1 背包]
- 代码
- 与上题 0/1 背包第 3 种实现方式的刷表顺序相反,需正向遍历 j,理解上文 [❗] 处即可理解此处
HZOJ-49:多重背包#
样例输入
15 4
4 10 5
3 7 4
12 12 2
9 8 7
样例输出
37
- 思路
- 普通版
- 🆒问题模型转换:把每种物品当成多个独立的一件物品来做,从而转换为 0/1 背包问题
- 状态定义与状态转移与 0/1 背包一致
- 状态定义
- $dp [i][j]$:前 i 件物品,背包最大承重为 j 的情况下,能够获取的最大价值
- 状态转移
- $dp [i][j] = max\left {\begin {aligned}&dp [i - 1][j]& 没选第 i 件 \&dp [i - 1][j - v [i]] + w [i]& 选了第 i 件 \end {aligned}\right.$
- 时间复杂度:$O (n\times V\times s)$,可优化
- 优化版 —— 针对转移过程⭐
- 使用二进制拆分法,减少遍历相同物品的次数
- 本质上,对于某一类物品,需要我们决定的是具体选择多少件,才是最优答案
- 举例:1 种物品有 14 件
- 普通的单一拆分法 —— 需要 14 轮,依次枚举某个种物品选择 $1 \sim s$ 件的所有情况
- 二进制拆分法 —— 只需要 4 轮,将 14 件物品分成 1、2、4、7 件物品组成的四堆
- 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并且拆分出来的数量会更少
- 每次拆分的数量是上一堆的两倍,不够拆了就放剩下全部的即可
- 拆分 $s$ 件物品的份数比较:普通拆分法:$s$ 份;二进制拆分法:$log\ s$ 份
- 时间复杂度:$O (V\times \sum_{i=1}^{n}{logs_i})\approx O (n \times V\times log\ s)$
- [PS] 只能用二进制拆分
- 对于每堆物品,只有选与不选两种状态,因为在转移过程中,也只有转与不转两种结果
- 所以无法用其它进制
- 最优时间复杂度:$O (n \times V)$—— 借助单调队列,后续再讲
- 普通版
- 代码
- V1:当成 0/1 背包问题来做
- 时间效率不高
- V2:优化转移过程
- 利用二进制拆分法
- 两倍两倍、从小到大地拆,才能遍历全部情况
- 在转移方程中考虑件数 $k$
- V1:当成 0/1 背包问题来做
HZOJ-50:扔鸡蛋#
样例输入
2 100
样例输出
14
- 思路
- 【探索思路】
- 解读所求:最坏情况下最少测多少次
- 测试次数,与测试方法有关
- 最坏情况,表示测试过程中,运气是最差的
- 👉 最好策略、最坏运气
- 举例:2 个鸡蛋,楼高为 100
- 二分方式:肯定超时,鸡蛋数量有限
- [最坏情况]
- 第一个鸡蛋测楼高 50,碎了
- 第二个鸡蛋只能从第一层楼乖乖往上测
- 最终需要测 50 次 [最坏情况→硬度是 49]
- 自定义策略:以 10 层为间隔往上测
- [最坏情况]
- 10、20、30、...、100,在 100 时鸡蛋碎了
- 再 91、92、...、99
- 最终需要测 19 次 [硬度是 99]
- 假设测试次数是 x 次
- [最坏情况,敢测试的楼层数如下,保证测试次数是 x]
- 第一次:$x$
- 第二次:$x + (x - 1)$
- 第三次:$x + (x - 1) + (x - 2)$
- 最后:$x + (x - 1) + (x - 2) + ... + 1$,加到 1 是为了能测的楼层最多,即最优策略
- 计算等差数列和:$(x + 1) \times x \div 2>=100$ 时的 x 值,等于 14
- 可知:2 个鸡蛋测 100 层楼,最多最少测 14 次
- 二分方式:肯定超时,鸡蛋数量有限
- 启发:固定测试次数的情况,发现测试策略
- 解读所求:最坏情况下最少测多少次
- V1:普通版
- 状态定义
- $dp [i][j]$:用 i 个鸡蛋,测 j 层楼,最坏情况下最少测多少次
- 状态转移
- $dp [i][j] = min_k (max\left {\begin {aligned}&dp [i - 1][k - 1]+1 & 鸡蛋碎了 \&dp [i][j - k]+1 & 鸡蛋没碎 \end {aligned})\right.$
- k:从 k 楼扔鸡蛋
- max:运气最差
- min:最少测试次数 [枚举所有的 k,取最小值]
- 决策:体现在两种状态中取最大值,所有楼层对应的结果种取最小值
- 该方法思维正确,但存在明显的空间和时间限制,详见代码 ——V1
- 状态定义
- V2:优化转移过程
- V1 版本中有 3 层循环,而针对遍历 $k$ 求 min 的过程进行优化,可以转为 2 层循环
- ① 固定鸡蛋数 $i$、楼层数 $j$,观察 $k$ 与 $dp [i - 1][k - 1]$、$dp [i][j - k]$ 之间的关系
- 前者 $dp [i - 1][k - 1]$ 与 $k$ 正相关,后者 $dp [i][j - k]$ 与 $k$ 负相关
- 而要求 min (max ()),如图所示,就是两者取 max 后值找 min,所以两者相交的地方,就是最优的 k 值
- 👉 最优的转移 k 值,一定发生在两个函数的交点附近[PS:k 的取值是离散的]
- ② 固定鸡蛋数 $i$,再观察楼层数 $j$ 与最优的 $k$ 的关系
- 当楼层数 $j$ 增大时,绿线不受影响,红线整体上移,最优的 $k$ 值也会上移
- 准确说,$k$ 至少不会变小,因为 k 值是离散的,楼层数 $j$ 增大一定范围时,$k$ 才增大,总次数才会有增大 [k 对应的曲线是阶梯的]
- 综合两条结论
- 假设 $dp [i][j-1]$ 对应的最优解为 $k_1$,则 $dp [i][j]$ 对应的最优解 $k_2\geq k_1$[一定]
- 并且 $k_2$ 仍需满足 $dp [i-1][k_2-1]\leq dp [i][j-k_2]$ 条件 [①]
- 若满足,$k_2$ 一定是满足该条件的最大值,因为 $k$ 最多加一
- 所以,增加一层楼层,$k_2$ 要么加一,要么不变【⭐】
- $k_2= \left {\begin {aligned}&k_1+1&dp [i-1][k_1]\le dp [i][j-k_1 - 1]\&k_1 & 其它 \end {aligned}\right.$
- 如果 $k_2=k_1+1$ 代入条件 [①] 成立,则 $k_2=k_1+1$
- 假设 $dp [i][j-1]$ 对应的最优解为 $k_1$,则 $dp [i][j]$ 对应的最优解 $k_2\geq k_1$[一定]
- 本质优化的是求 min 的过程,时间复杂度已经有了质的飞跃,详见代码 ——V2
- V3:优化状态定义
- 状态重定义
- 令原状态定义 $dp [i][j] = x$,$x$ 代表最少最多的测试次数
- 分析:原状态定义所需存储空间与楼层数 $j$ 相关,而 $j$ 的值域非常大,数组存不下;反观,$x$ 的值域小,如 $i = 2$ 时,$x \le \sqrt {2j}$[根号关系]
- 技巧:当发现某个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存在相关性时,两者可对调
- ⭐重定义:$dp [i][x] = j$,$i$ 个鸡蛋扔 $x$ 次,最多测多少层楼
- 状态转移
- $dp[i][x] = dp[i][x - 1] + dp[i - 1][x - 1] + 1$
- 所能测的最大楼层数 = 上 [没碎] + 下 [碎了] + 1
- 注意:dp 数组元素代表的含义已经变为楼层数
- 此时已不是一个动态规划问题了,而是递推问题,没有决策
- 最后找第一个使 $dp [n][x]≥m$[所给楼层] 对应的方法数 $x$,即答案
- 🆒最终解决了 V1 版本的空间和时间限制
- [PS] 如果值域相差不大,转换就没有意义;找不到相关的变量,也没法转换
- 状态重定义
- 注意:所有转移公式都是针对鸡蛋数至少 2 个的情况,所以记得初始化 1 个鸡蛋的情况
- 【探索思路】
- 代码
- V1
- 对于在一个范围内求最值的情况,一般需要初始化一个极端值
- 空间限制
- 此程序所使用的存储空间与楼层数量强相关
- 而楼层数量达到了 $2^{31}$,所以这种状态定义不能满足需求
- 👉 需要优化状态定义
- 时间限制
- 时间复杂度:$O (n \times m^2)$
- 当 m 过大时,时间消耗很大
- [PS] dp 数组第一维可以压缩,利用滚动数组,但第二维压缩的突破口不在此
- V2:转移过程优化
- 【关键】根据拐点结论,判断此时鸡蛋数 $i$、楼层数 $j$ 对应的最优的 $k$ 是否可以 + 1
- 时间复杂度 ->$O (n \times m)$
- [个人思考] 这里拐点结论其实如果是满足 $dp [i-1][k-1]\ge dp [i][j-k]$ 的最小值也是可以的(令该值为 $k_2$,相比 $dp [i-1][k-1]\le dp [i][j-k]$ 的最大值 $k_1$,$k_2=k_1+1\ or\ k_2=k_1$),因为两者的曲线(阶梯状)是对称的(因为第 34 行若换成 $dp [i - 1][k] <= dp [i][j - k]$,在 OJ 上是同样的效果),所以猜测若 $k_2=k_1+1$,$dp [i-1][k_2-1]=dp [i-1][k_1-1]+1$ 的同时,$dp [i][j-k_2]=dp [i][j-k_1]-1$,所以所求的答案 $max {dp [i-1][k_2-1],\ dp [i][j-k_2]} + 1$ 不变
- 事实上确实是对称的,可用数学归纳法证明
- V3:状态定义优化
- 已转变为递推问题,dp [][]->f [][]
- f 数组使用 long long 类型,虽然楼层数最高为 $2^{31}$,在 int 范围内;但鸡蛋数最大为 32,对应楼层数超过 int,可能会发生未定义行为
- f 数组第二维大小设到了 70000,因为鸡蛋数为 2,楼层数为 $2^{31}$ 时,对应的 x 值为 $65536=2^{16}=\sqrt {2^{31}\times 2}$
- 程序优化:改成滚动数组存储;可根据楼层数估计 f 数组第二维大小,动态开辟数组,因为不需要每次开 70000 那么大
- [PS] 也可使用递归 + 记忆化实现
- V1
HZOJ-44:最长上升子序列#
样例输入
10
3 2 5 7 4 5 7 9 6 8
样例输出
5
- 思路
- 普通版
- 能够挑出来的最长严格上升子序列[不需要连续挑]
- 状态定义
- $dp (i)$:代表以索引为i的元素结尾的最长严格上升序列长度
- 必须以 i 结尾!
- 状态转移
- $dp(i) = max{dp(j)} + 1\ |\ j<i,\ val(j) < val(i)$
- 所有能够转移到 $dp (i)$ 的状态:满足 $j<i,\ val (j)<val (i)$ 条件的 $f (j)$,共 i 个
- 决策:$max$
- 最终答案:$max (f (i))$,在所有的 $dp (i)$ 中取最大值
- 状态转移的时间复杂度:$O (n^2)$
- 优化版—— 转移过程
- ⭐增加一个 $len$ 数组,$len [i]$ 代表长度为 $i$ 的 [严格上升] 序列中,末尾最小值
- 状态转移
- 引入
- 参照上图的 $len$ 数组,实际上,$i$ 代表长度,$min$ 代表末尾最小值
- 思考:当有一个新的 $val [i]=5$ 时,其接在 $len$ 数组中哪个值后最佳?
- ① 首先需要满足序列末尾值比它小 👉$len [k] \lt val [i]$
- ② 然后序列长度越大越好 👉接入的位置 $i$ 越大越好
- 转换:在 $len$ 数组中找最后一个小于 $val [i]$ 的值的索引 $k_{last}$,再 + 1 即得接入位置;并更新 $len [k_{last} + 1]$ 的值为 $val [i]$,因为更新前 $val [i]\le len [k+1]$ 是一定成立的,否则 $k_{last}$ 就不是最后一个
- 即:$dp [i]=k_{last}+1\ |\ len [k] \lt val [i]$,涉及特殊二分11110000
- 实际上等价于找第一个大于等于 $val [i]$ 的值 👇
- $dp [i]=k_{first}\ |\ len [k] \ge val [i]$,涉及特殊二分 00001111,再更新 $len [k_{first}]=val [i]$ 即可
- 更简洁,后面代码也是这样实现的
- 可以二分的前提条件是 $len$ 数组的单调性
- 证明:$len$ 数组一定是单调的,即证明
- ① 初始是单调的
- 初始的时候设置为 0,∞,∞即可
- ② 假设更新前是单调的,更新后还是单调的
- 更新操作:$len [k]=val [i]$
- 更新前:$len [k-1] <= len_原 [k]$
- 更新后:$len [k-1] < val [i] =len_新 [k]<=len_原 [k]$
- 所以,单调
- 时间复杂度:$O (n\times log\ l)$
- $l$ 代表最长上升子序列的长度,即答案,也是 $len$ 数组的最终有效长度
- 使用了二分查找优化转移过程
- 【关键】维护了一个单调数组,该数组与所求强相关,实际是使用二分优化
- 普通版
- 代码
- 普通版
- 数据很大,使用 scanf,而不是 cin
- 注意两个 max 的含义
- 状态转移的时间效率低
- 优化版 —— 状态转移
- 注意单调数组的维护,以及特殊二分0000011111
- 二分查找时,ans + 1 代表每加入一个元素,最大长度最多 + 1
- ans 代表 len 数组中最后一位非极大值的下标,也是当前序列的最大上升子序列最大长度
- [PS]
- 不需要开 dp、val 数组,每次只用到当前状态的值
- 使用 memset 设置无穷大操作:为何程序员喜欢将 INF 设置为 0x3f3f3f3f—— 知乎
- 普通版
—— 结合单调队列 / 栈 ——#
基于3 单调栈与单调队列的知识点
HZOJ-51:矩形#
样例输入
6 6
0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0 1 1
1 1 1 1 0 1
1 0 1 1 1 1
样例输出
152
- 思路
- 递推+ 单调栈
- 注意:结果可能过大,输出时对 100007 取余
- 【常识】左上角坐标 + 右下角坐标 👉 唯一的 1 个小矩形
- 问题转换:先针对一行,右下角坐标落在该行某一点上时,求能构成的合法子矩形数量 [该点对应几个合法的左上角坐标,就有几个子矩形];再累加所有点的数量即可
- 通过观察,将上述子问题再变成两部分子问题
- 首先找到左侧离 $x$ 点最近的,小于 $x$ 高度 [向上数连续白色格子的数量] 的位置 $i$
- 则【状态定义】以 $x$ 作为右下角坐标所能构成的合法子矩形数量 $f (x)$ 满足 👇
- 【递推公式】$f (x) = f (i) + h_x\times (x - i)$
- 能以 $i$ 点作为右下角的子矩形数量 $f (i)$,对应合法左上角坐标数量,而这些坐标一定也可以作为 $x$ 点的合法左上角坐标
- 即:左侧部分合法的矩形个数 $f (i)$➕ 右侧部分合法的矩形个数 $h_x\times (x - i)$
- 因为需要求解 $x$ 的最近小于值 $i$,所以要用到单调栈
- [启发] 在有查找最近大于小于值的需求,应该想到单调栈 [一般是与其他算法结合]
- 代码
- 需要使用数组的地方:单调栈、矩形高度、递推状态
- 注意:留虚拟木板、初始化递推状态值、初始化栈底
- 常规的单调栈套路:维护单调性→取值→入栈
- [PS] 取两次余:可防止未取余的 $f [j]$ 与 $ans$ 相加超范围,实际上该题不会超;此外,并不能防止 $f [j]$ 超范围 [如果发生],因为 $f [j]$ 已经计算完了
HZOJ-52:古老的打字机#
样例输入
6 40
3 3 6 5 1 2
样例输出
256
- 思路
- 动态规划+ 单调队列
- 状态定义:$dp [i]$ 代表打印前 $i$ 个字符的最小消耗值
- 状态转移
- 根据题意:$dp [i]=min {dp [j]+(s_i-s_j)^2+M}\ |\ j<i$,其中 $s_i$ 为前缀和 $s_i=\sum_{k=1}^ic_k$
- 枚举上一段打印的可能终止位置 $j$,找最优
- 时间复杂度:$O (n^2)$
- 斜率优化 [⭐特别优美一类优化算法]
- ① 分析状态转移公式 [消耗值公式] 的组成
- 主要是干掉混合项
- ② 我们实际上要找的是从哪个状态转移更优秀。假设从 $j$ 转移要优于从 $k$ 转移移,即消耗值更小,则
- ↓
- $dp[j] + (s_i - s_j)^2 + M < dp[k] + (s_i - s_k)^2 + M$
- ↓
- $dp[j] + s_j^2 - 2s_is_j<dp[k] + s_k^2 - 2s_is_k$
- ↓
- $(dp[j]+s_j^2)-(dp[k]+s_k^2)<2s_i(s_j-s_k)$
- ③ 进一步转换,变成斜率的模样
- 令 $f (i)=dp [i]+s_i^2$
- ↓ 【斜率关系 (Ⅰ) 】
- $g(j,k)=\frac{f(j)-f(k)}{s_j-s_k}<2s_i$
- 👉 斜率 [将 $s$ 当成横坐标、$f$ 当成纵坐标]
- 此时转换为:如果斜率关系 (Ⅰ) 成立,则从 $j$ 转移比 $k$ 更优秀
- ④ 如何进一步利用斜率关系 (Ⅰ) 呢?分析如下图所示,有 $l$、$k$、$j$ 三点
- 【此处场景】直线 $lk$ 的斜率 > 直线 $kj$ 的斜率 [弓背型]
- 分析两者斜率与 $2s_i$ 的关系,有三种情况,见图中①、②、③
- 再由斜率关系 (Ⅰ) 分析:选择从哪点转移最优秀,见九宫格✔处
- 可见,能成为最优状态的一定没有 $k$
- 👉 备选答案中,一定没有弓背型
- ⑤ 最终这个过程转换为:保证候选状态之间,前者斜率一定小不大后者 [非弓背型]
- 根据斜率关系 (Ⅰ) 和斜率递增的特点,所求的最优转移状态靠近头部
- 首先根据斜率关系 (Ⅰ) 删除头部相关元素 $x_1$、$x_2$ 【出队】
- 此时剩下的最左边元素即最优转移状态 $x_3$【队首】
- 当有新的状态加 $x_6$ 入时:根据弓背型原则先剔除掉队尾的非备选状态 $x_4$、$x_5$,再加入 $x_6$【维护单调性 + 入队】
- 👉 即维护一个【单调队列】,维护一个区间最小值
- 时间复杂度:$O (n)$
- ① 分析状态转移公式 [消耗值公式] 的组成
- 代码
- 关键在于斜率优化的思想,注意运用斜率关系 (Ⅰ) 公式和斜率比较 (弓背型判断)
- 转换为单调队列的问题:出队→取值→维护单调性→入队
- 先后顺序根据题意调整
- [PS]
- 有了斜率优化的思想,根据公式生搬硬套即可
- 单纯存字符消耗值的数组没有存在的必要,只需要前缀和信息
Tips#
- 知识本无界,有了大学,就有了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