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2SS

Bo2SS

阅读技巧|今年秋天,我在地铁上读了5本书

上周末趁着比赛的气氛,邀上了三两好友,做了人生第一次大餐,恭喜 EDG!

上周末趁着比赛的气氛,邀上了三两好友,做了人生第一次大餐,恭喜EDG!

阅读可以让每个人都拥有和不同灵魂对话的机会。—— 佚名

自己小时候听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怎么只知道玩游戏🎮,没事就不能看看书📖吗?难道看书就不是放松吗?

现在长大了,看书确实变成了一种放松方式,而玩游戏已经不能放松了,Carry 队友实在是太累了🐶~


今天这篇文章,借助斋藤孝的《高效阅读的秘密》这本书提出的55 个读书小建议💡,聊聊我也真实体会到的阅读技巧,希望可以抛砖引玉,欢迎交流你们的阅读心得。

❓本书最先抛出的问题:时间总是不够用,何时才能读完一本书?书类令人眼花缭乱,应该先看哪一本?一本书的内容太多,如何吸收有效知识?

🎯本书的目标:很明确,让读者养成读书的习惯。很多人在一开始的时候因为读书效率低而放弃了读书,而本质上并不是不喜欢读书。

阅读的心态应该是什么样的?#

🏁:放轻松,不要让阅读带来压迫感,并保持对读书带来惊喜的期待

本书在开头先抛出了一些方法🛠:

  • 没必要按顺序从头读到尾;
  • 有时候也可以从第 3 章开始阅读;
  • 记住 30% 左右的内容足矣;
  • 从闲暇时间中抽出 3 分钟读完一本书;
  • 每次将自己的读书感想记录到社交平台上,3 行即可。

试着理解这些方法,其实作者就是想让大家对阅读这件事不要有太大的压力。当你卸下或许是来自学生时代的思想包袱之后,比如对语文考试阅读理解的恐惧😱,你或许能够重拾读书破万卷的自信。PS:不喜欢这本书就换下一本,慢慢来~

我们还要知道不善于读书厌恶读书是有本质区别的,很有可能你只是不善于读书,而非厌恶读书。不善于读书的人有读书的意愿,但是却因为效率不高等其他原因而放弃了读书;而当你善于读书之后,你又会发现读书带给自己的惊喜超乎想象。


比如在我读完查理芒格的《穷查理宝典》后,里面的多元化思想让我对各行各业充满了好奇,感觉有无穷无尽的知识在等着我,这种即将去赴约的感觉非常棒。

《穷查理宝典》

💡:恰巧最近发现了一位 up 主和 b 站合作开了一门通识课 ——林超:给年轻人的跨学科通识课,感兴趣可以去了解一下~

  • 打破文理商分科的僵化世界
  • 包含 25 节课 22 个学科 120 个思考模型,100 元(理性消费,此条免费)

从什么样的书籍开始阅读?#

🏁:不宜过长的篇幅,熟悉的领域,感兴趣的主题,喜欢的作者

如果是刚开始阅读的习惯,不建议读太长的书,这样容易产生挫败感;不过也可以把一本很厚的书按章节或板块给自己规划时间,把大目标变成很多个小目标,不要一开始就让自己觉得目标遥不可及。

而且,同一时间段可以规划多本书一起阅读,这几天看这本书看腻了,可以换个口味看另一种类型的书,过几天可能又会想念前面那本书了,再换回来阅读,如此循环往复,一下子就同时看完了多本书!当然这是我的阅读习惯,和劳逸结合有点异曲同工之妙,但和谈恋爱的规则还不太一样🤫。

然后,熟悉的领域可以降低你读书的门槛,提高舒适度,还可能刷新你的认知;感兴趣的主题和喜欢的作者都可以提高书本📖对你的吸引力,维持你读书的动力,还可能在你的技能树🌲上添加新的技能点。


比如我想了解了解中国文明的发展史,所以最近在看林汉达、曹余章先生的《上下五千年》这本书,这是一本通俗历史读物,从开天辟地的神话,一直讲到大贪官和珅,总共 262 个历史故事。全书 43 万字,对我来说也算是篇幅比较长的书了。我可能看完一个朝代的故事,就想放下这本沉重的历史书(虽然我在微信读书上感受不到它真实的重量),看看其他书或者其他类型的读物。历时一个多月,目前也已经看了 44% 了,在这个过程中,陪跑者有《肠子的小心思》(有写推送:小科普 | 那些你可能不知道的肠胃小心思)、《高效阅读的秘密》、《高效休息法》、《投资最重要的事》、《刑法学讲义》等等,前面几本都已经看完了,一般同时看的也就 3 本书左右,对我来说再多点可能就要用到高科技了。

PS:对于国外的书,还需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译者;可以关注那些修订过很多次的书,这至少能说明它通过了市场的考验。

什么条件下更适合阅读?#

🏁:固定场景(带有一点噪音的环境),限时

1)固定阅读场景,集中精力去阅读。

什么样的场景比较合适呢?早晨沙发上🛋️,上班地铁上🚉,办公室午饭后🥣,回家洗澡后🛀,睡觉前床上🛏️?选择一个你通常不会被打扰的场景,进入作者呈现给你的世界吧~此外,你可能深有体会,在周边有杂音或人来人往的环境里,自己反而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2)明确这次阅读的时长,以及读完这本书的时间。

给这次阅读限定时间,就像DDL的存在一样,能让人更加专注;还可以尝试,限定自己和这本书的相处时间只有 1 周或者 2 周,然后无论如何,最后一天一定要读完最后一页,这样自己可以随时调整阅读节奏,准时获取读完后的成就感,读完之后觉得不错再精读喜欢的部分,或者去下一个书本的世界。不过我一般没有明确限定读完某本书的时间,享受过程即可,有机会也来尝试尝试上面这个方法。

刚拿到书时应该怎么开始?#

🏁:前言、目录、字数 / 页数、评价;忌一股脑儿从头读到尾

1)看前言,主要是听听作者在你读这本书之前想对你说的话,一般会包括他 / 她写这本书的初衷、这本书想给读者呈现的内容以及他 / 她写作过程中的一些心路历程等等。也就是,前言可以给你一个预期,让你对全书有一个第一印象

2)翻翻目录,可以看看整本书的结构,了解作者会从哪些方面进行分享,如果作者在每个章节开头或末尾还写了总结性的话,也可以去瞅一瞅。这样,你就可以在脑海中描绘出全书的大致轮廓,让书更有亲切感,在真正读的时候也可以知道自己在一个什么样的阶段。

3)清楚这本书的字数和厚度,是方便你估计读这本书的时长,或者也是你读完这本书的难度,自己提前做好心理准备

4)适当关注这本书的评价🌟,包括豆瓣评价、微信读书上的评价、身边人的评价,都可以让你对全书有一个预期,多关注书中的亮点,而不是缺点。如果评价很低或者不符合自己的预期,完全可以去找下一本,很有可能有更合适的替代读物;如果你是已经买了才发现,那当我没说就好了,理论上每本书都会有它的亮点所在,而关键在于你用多少时间可以把亮点挖掘出来。

除此之外,也可以关注关注作者的亲身经历、时代背景以及类似同主题的书籍,这些对于更好地理解书中内容都是不错的前期准备。


:一股脑儿从头读到尾。

这一点可能不包括某些类型,比如小说,看小说可能永远充满未知🥸会更好。

但这一点对于大多数类型的书都适用,从写书的角度也是一个道理。不说写书,比如我写这篇文章,我很难一气呵成从头写到尾,而是:

  • 首先,把全文的前言写出来,表达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和它想给读者带来的内容;
  • 然后,写每一小节的标题,建立文章的整体结构,在写标题的时候,还会顺便给每小节写上几句话,想到什么写什么,大概就是这一小节我想表达的;
  • 接着,才是填充每小节的内容;
  • 最后,再回顾全文,对于不合适的文段,做一些修修补补。

总之,不要执着于一次就写好、一遍就过的方式,这样反而容易停滞不前,阅读也是相似的。

读书时除了看,还能做些什么?#

🏁:听、嗅、尝、摸。创造读书的节奏感,动手标记

1)不只是音乐的世界需要节奏感🎵,读书的世界也需要。

这种节奏感可以来源于翻页的那只手,提醒它翻页的动作要优先。想阅读长篇著作,张弛有度的阅读方式是关键,对于那些毫无兴趣的内容,完全可以30 秒快进或 2x 倍速快读,平时看剧不也是如此嘛。这样不论多么厚的长篇著作,只要能按一定的节奏阅读,就一定能有条不紊地读到最后。

快去试试一页页快速翻过一知半解的内容,只精读高潮部分的方法吧~

2)划线做标记📒,适当的时候附上自己的看法。

至于划线的方式,可以参考微信读书里的三种线型:黄色高亮、橙色下划线、蓝色波浪线,它们的用法自己拿捏:

  • 黄色高亮—— 核心观点,比如让人顿悟或统领全文的内容;
  • 橙色下划线—— 闪光点,比如值得回味或深度挖掘的地方;
  • 蓝色波浪线—— 小宝藏,可以是自己感兴趣或对自己有用的点。

除了划线,还可以在合适的内容上附上自己的想法,想到什么说什么,不要犹豫。也许十年后再来读这本书,那会是一种奇妙的体验,你会有新的体会,亦或是反驳十年前的自己。比如在我面试找工作的那段日子,我看梭罗的《瓦尔登湖》这本书,我感觉它表达的思想和我找工作时的状态是矛盾的,因为它不断地告诉我,生活一切从简,远离物质,远离城市,在一个宁静的湖边盖一个自己的房子,过与世无争的生活,无比幸福。我很期待十年后再来看《瓦尔登湖》,我又会有什么样的体会,是不是心中早已有一个瓦尔登湖。

《瓦尔登湖》

总之,做标记的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深度思考、知识转化的过程,它不仅可以让你在回顾的时候快速拾起全书的亮点,还可以为你积累聊天的素材、生活的灵感,还可以让你和从前的自己进行思想上的碰撞。

PS:

  • 对于想读但很难读懂的书,可以去找相应的解读文章或视频,听听不同视角上的读书感受。
  • 读完一本书后,试着在书的扉页,写上自己在什么季节🍁、什么地方💺读了这本书,这也是美好回忆的印记。
  • 家里有浴缸🛁的,也可以尝试作者提出的 “沐浴读书”,听起来很享受。

如何把书转换成自己的能量?#

🏁:寻找 3 个闪光点,30 秒概括,写一篇文章...

1)每本书都会有它的闪光点📸️,找出三个你认为最重要的,记下来,就是自己或许能用到的能量。

2)如果让你把这本书推荐给别人,试着用 30 秒⏰介绍它,这或许也是你宝贵的收获。

3)写一篇文章📃也是一种不错的转换方式,你现在在读的文章就是其产物,希望你能感受到作者或是我传递的能量。

其他推荐文章

当然,转换方式不仅限于以上。分享一个不放弃读书的技巧,就是保持读完后的成就感,认同自己的收获值得所花的时间

去挑战自己吧!#

读书并非单纯地汲取知识,其本身就是一种创造行为。你有什么高效阅读的小技巧吗?欢迎留言分享!

附:斋藤孝《高效阅读的秘密》——微信读书链接

加载中...
此文章数据所有权由区块链加密技术和智能合约保障仅归创作者所有。